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界面钝化

发布时间:2025-09-03浏览次数:15

报告题目: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界面钝化

报告人:李崇文教授   东南大学

报告时间:2025年9月4日14:30

报告地点:物理科技楼101室

报告简介: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上升迅速,有望突破单结太阳能电池的理论极限,但其耐用性低仍是实现钙钛矿电池商业化的重要阻碍。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由倒置 p-i-n 结构的子电池构建而成。制备子电池过程中往往会在钙钛矿/电子传输层界面处引入缺陷,造成界面复合,并进一步导致稳定性问题。为此,我们首先通过PLQY分析了界面复合的机理,并相应提出了类场效应钝化的二胺分子钝化策略。此外,我们通过ALD沉积金属氧化物工艺进一步减小了界面复合,并大幅提升了器件重复性。最后,我们将汇报针对混合 Sn-Pb 钙钛矿薄膜中界面氧化的问题:表面过量的 Sn加剧了氧化并增加了复合速率。受螯合化学的启发,我们使用二胺来螯合表面的Sn/Pb金属离子,并在旋涂过程中将其去除。由于 Sn 的活性比 Pb 强,二胺优先螯合 Sn 原子,将它们从薄膜表面去除,实现更平衡的 Sn:Pb 化学计量,增加了Sn-Pb薄膜的抗氧化性。该工艺形成电阻低维二胺-Sn/Pb 阻挡层,钝化缺陷并减少界面复合。

报告人简介:李崇文,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博导,获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支持。于美国托莱多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师从鄢炎发讲席教授。博士毕业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Edward Sargent教授。他的研究兴趣聚焦于新型薄膜半导体(光伏、探测、显示)与人工智能的交叉领域,涵盖半导体界面物理、新材料开发、多结器件在光伏及光电催化中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驱动的光电子器件研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ure(2篇)、Nature Energy(2篇)和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逾30篇。曾获2020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和2024年度福布斯中国青年海归菁英100人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