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光学与等离子体方向暨物理学科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30浏览次数:10

9月26日至28日,“光学与等离子体方向暨物理学科发展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成功举办。欧洲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袁小聪教授,清华大学高喆教授,北京大学邹如强教授,南京大学王振林教授、王漱明教授,东华大学江莞教授,浙江大学盛正卯教授、朱铁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陈险峰教授,上海理工大学詹其文教授,复旦大学黄吉平教授、许敏教授、方方教授、石磊教授,郑州大学陈刚教授,西北工业大学王洪强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陈学文教授等18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围绕光学与等离子体研究的前沿进展深入交流,共同探讨物理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正彪,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亮、党委书记赵承良及学院各系、部、所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开幕式由赵承良书记主持。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正彪在致辞中向参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就苏州大学的办学历史、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张校长指出,苏州大学正朝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稳步迈进,本次研讨会聚焦“光学与等离子体方向”,紧扣热点、意义深远,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碰撞思想、凝聚共识,共同推动学科建设迈向新高度、实现新突破。

李亮院长从学院学科建设历史、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专业布局、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全面汇报了学院物理学科的发展现状。

与会专家从团队建设、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政策支撑等方面对物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建议。专家们建议物理学院应把握住学科交叉的优势与机遇,平衡好服务区域发展和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物理学科布局应该更全面,为物理学科长远发展提供更强支撑;建议以《物理教师》期刊为依托,进一步提升期刊质量,推进国际化办刊。

在主旨报告环节,冯岩教授以“苏大尘埃等离子体物理发展概况”为题进行分享,赵承良教授深入阐述了“光场相干结构调控及应用”,徐亚东教授则围绕“光/声超构表面:物理与应用”展示了前沿研究成果。研讨会特别设立青年学者创新论坛,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展示科研成果的新平台。高东梁教授探讨了“对偶对称纳米颗粒体系中的光自旋霍尔效应”,罗杰研究员分析了“无反射人工微结构材料物性及光场调控”,陈亚红副教授介绍了“复杂环境中的光场调控及应用”,孙浩轩副教授汇报了“基于钙钛矿材料的高性能多维度光电感知”,刘壮副教授阐释了“托卡马克中尘埃、弹丸及杂质的模拟研究”,卢兴园副教授分享了“非相干拓扑结构光场”的最新进展。与会专家充分肯定每位报告人的研究工作,并逐一对报告中的内容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院在光学、等离子体等物理学科方向的教学科研团队搭建了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深度合作,也为苏州大学物理学科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促进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