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物理课程的跨学科实践逻辑

发布时间:2025-11-14浏览次数:10

报告题目: “还原”物理课程的跨学科实践逻辑

报告人:母小勇教授,上海师范大学

报告时间: 2025年11月15日(周六)10:00

报告地点:博习楼221

报告邀请人:桑芝芳

报告摘要:物理课程通过实验探究与跨学科实践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022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确立了“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物理学与工程实践”“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等三个二级主题。人类实践包括生活实践、生产实践、社会实践与科学实践等四种类型。作为科学实践,与物理学相关的探究活动与应用活动,都发生在生活、生产与社会所提供的场域;推动物理学发展的动力,也来自生活实践、生产实践与社会实践。人们将原初文化分解并改造成为一系列不同的学科,以便学者交流和文化创新。但是,“各自为政”的学科逐步在知识生产与实践创新中举步维艰,开始基于实践的跨学科探究。这些都是跨学科实践的实践与文化基础。跨学科实践是超越物理学科本位课程的必然选择。物理课程的跨学科实践包括探究型跨学科实践(任务)、应用型跨学科实践(项目)与升华型跨学科实践(课题)。

报告人简介:母小勇,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理事和中国教育学会课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先后在Science、《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心理科学》、《课程 教材 教法》、《教师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Phy.Teach.和Phy.Edu.等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多篇论文被《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 教育科学)“期刊看点”》推介。出版多部专著,主编课程标准《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教科书,主持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项目研究。